字幕、短信論*、廣播、報紙、口頭傳播、宣傳彩車、送戲下鄉、過街橫幅、拱門、店前海報(巨幅)、店內廣播、店內POP等,雖然大部分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局限性,但仍各具備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使用意義。特別是在一些大型活動(開業、重大節慶、周年慶、公司慶)中,要想讓信息覆蓋更多的消費者,就必須采取更多的宣傳手段!
而在超市所有的宣傳手段中,在任何條件與環境下適合使用并能產生良好效果的,除上面提到的DM之外,還有兩個分別是店內外POP與口頭傳播!
店外的POP:LED、橫幅、豎幅、大型噴繪、空飄等,可以讓路過的顧客關注,功能在于提升來客數;寫真或手寫的活動說明、贈品展示等,主要針對來店顧客,可以提升客均消費。
店內的POP:賣場入口處裝飾門、吊牌、搖搖牌、價格牌、商品花式陳列等,功能在于引導消費與活化氛圍,主要目的提升客均消費。如果顧客到了你的店門口甚至賣場內,還不能感知你當期促銷的主題訴求,這期促銷的結果一定不如人意。
在店內外POP的制作過程中,一定不能偷懶,要讓廣告公司制作一些簡單的噴繪和寫真吊牌。對烘托賣場氣氛而言,最價廉物美的手法,是幾分錢1個的氣球和無需費用的商品花式陳列。
口頭傳播,重點在于活動方案的新奇,能造成轟動效應,顧客愿意把你的活動當做新聞一樣口耳相傳。要讓顧客為你當免費的宣傳員,首先這個活動應該是很少甚至從未有商家舉辦過的,或是內容、獎品等出乎顧客意料;其次是活動不能復雜到顧客不易理解;再有就是善于利用顧客對知名人物或事件的關注沖動。比如,“購物送保姆”,雖然只是由超市請家政鐘點工為顧客上門服務若干時間,但顧客獲知信息的第一時間,一定會有興趣探個究竟,并很可能告知親友。
三、 執行
一個好的銷售促進方案出臺后,活動就成功了一半;但也只是一半。對于任何一個連鎖公司來說,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類似的市場環境,相同的活動方案,但最后各門店間的結果大相徑庭。原因無他,執行的優劣導致了結果的優劣。
兩年前,筆者所在公司在某地展店,擬采取的一項宣傳方式是短信論*。筆者當時要求門店接收信息的手機月話費應該在百元以下,發出時間點為開業兩天前的18:00與一天前的12:0 0。當地移動公司的老總獲悉此事后,特意與筆者通了電話,說以前的客戶交費后,都是由移動公司隨機抽取號段不定時論*短信的,他對我們的要求很好奇,想了解我們的用意。
筆者的回答是,選擇月話費在百元以下,是因為月話費在百元以上的,大部分是高收入人群,這些人對商家的促銷極其不敏感,為提高效費比,應把他們排除在外;而我們要求的時間點,是大部分人的用餐時間,如果在工作、趕路等情況下,一般人收到廣告短信可能會隨手刪除,在用餐時,不僅有閑暇閱讀一下,還很可能會把信息內容和一起用餐的人分享,一條信息能影響幾個人。
舉這個例子,筆者是想說明,在銷售促進的執行上,細致非常重要!
針對活動各階段門店的執行,筆者將提出若干問題,如果都是肯定的答案,那么恭喜你,你的活動一定能達到預期目標!
開檔前
1.拿到活動方案后,是否已完全了解活動內容、細則?存有疑義的地方是否已通過溝通得到解決?
2.門店是否已召開專題會議,落實活動中各項工作的責任人、追蹤人?是否已制訂活動行事歷?
3.是否將活動目標細化,將指標分解到各部門各課組?
4.課組制訂的促銷商品的陳列計劃和預銷量,管理人員是否已過目、修改?
5.DM是否已按計劃發放?是否已跟進檢查?
6.對遠離門店的橫幅、路燈桿刀旗等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破壞的宣傳手段,是否定時檢查?報紙、電視、廣播等公共媒體,是否已按約定的時間、形式發布了廣告?
7.促銷商品、贈品是否已準時準量到達門店?
8.促銷商品、贈品如因團購等因素造成庫存異常,是否已緊急補貨?或已準備替代商品?
9.店堂促銷廣播是否已錄制?店內外的POP是否在開檔前一晚布置到位?
10.氛圍布置是否已能凸顯活動主題訴求?
11.開檔前一晚促銷商品是否已放大陳列?
12.促銷商品是否已作電腦變價?標價簽是否已更換到位?
13.所有員工是否已通曉活動細則與期限,以備在賣場內隨時答復顧客的詢問(比如優秀的收銀員,在滿額活動期間,遇到顧客購物金額略低于活動要求金額時,會建議對方購買收銀機旁的口香糖等小商品以達到要求金額)?
14.接待課、美工課等活動區相關工作人員,是否已進行簡單培訓,以確保按規范掌控活動?
15.是否做過小型調查,以了解顧客對門店即將舉辦活動的認知與接受程度?
16.是否已要求外請表演人員、廠商現場演示人員等提前到達現場?
17.活動道具(調試)、贈品、獎品等是否已提前安置到活動區?
18.大型活動中,是否已制訂重大事件的預案?
大型活動的安全預案是活動準備必不可少的工作,一些商家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。如果事先考慮周全,很多事原本可以避免。事故高發點有玻璃大門、入口處、自動扶梯、超低價商品陳列點、活動區等。
19.是否已向有關部門(城管、工商、公安等)報備?檔期中
20.是否定時關注促銷商品走勢,并每日檢核PDMS達成率?
21.若促銷商品銷售達成率不如預期,是否及時查找原因并排除?
22.如促銷商品銷售與預期不一致(高或低),是否已通過緊急補貨、調撥等手段對庫存作出相應調整,以防止檔期中缺貨或檔期后積壓?
23.是否觀察活動中顧客的參與度?若未達預期,是否了解原因并作出補救措施?
24.是否了解顧客對于活動的建議和抱怨(現場/電話拜訪),并及時處理?
25.是否已調查競爭對手對活動作出的反應?若對手反應激烈,是否有應對措施?
26.是否定時檢查活動氛圍布置與宣傳道具、價格指示的完好?店堂廣播是否正常播出促銷信息?
27.是否定時檢查活動現場,將氣氛活化、秩序維護、贈品控管等工作維持在高標準?
28.限量參加(購買)的活動,在份額告罄后,是否及時出公告告知顧客?
29.大型抽獎、競賽活動中,是否及時對外公布顧客的中獎、得獎情況?
30.是否有措施防止不良顧客套購超低價商品?防止顧客或員工撿取遺棄收銀小票參加活動?
31.是否將活動產生的毛利損失或費用控制在預算范圍之內?
32.是否每日認真檢核各項營運指標,追蹤活動目標的日達成?
33.是否在每晚打烊后,安排專人對贈品、獎品進行盤點,對活動控管臺賬稽核?
下檔后
34.是否已及時清理活動現場、告示、贈品?
35.場內外所有過期氛圍布置、宣傳道具是否已拆除?
36.所有促銷商品是否已恢復原價?商品陳列是否調整恢復原狀?標價簽是否已調整回原價?
37.檔期后庫存過高的促銷商品,是否已得到處理?
38.獎品、贈品是否已核銷?折扣券、抵金券等是否已按規范封存或銷毀?活動控管臺賬是否已稽核并封存?
39.是否已及時將活動費用結清?
40.是否就活動的開展與效果作檢討、總結,以指導以后的銷售促進活動?
四、 檢核
對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認真的分析,可以有效地指導今后的促銷活動。
檢核的流程、途徑、標準,各大超市均有著自己的規范,因此筆者無法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,這里只談一些應注意的重點。
活動的檢核,首先當然是活動期間銷售、毛利額(一定是毛利額而非毛利率)、來客數、客均消費的同期比較。環比基本上沒有意義,特殊情況下,可以作環比分析,但一般也是同比的環比!
對促銷商品銷售的檢核,一般是看達成和占比。達成率在80%-120%為優,過高或過低都要查找原因。很多門店對達成率過低的商品會認真分析,但無分析達成率過高的習慣。實際上,如果達成率過高,則說明預估銷量過低,這必然會對訂貨、陳列等帶來消極影響。一個單品預估銷量2000個,實際達成率200%,如果檔期前預估就到4000個,則實際銷量一定不止4000個。
促銷商品占全店銷售比重,也是一個重要的數據。過高,影響全店毛利達成;過低,說明促銷的力度不夠。很多超市的促銷商品有超低價和低價之分,前者是用來樹立價格形象的,一般無毛利甚至負毛利,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名稱,“印花”、“驚爆”、“省更多”等等;后者則是普通的特價商品,售價比平時略低,由廠商讓利。超低價商品的銷售占比,以7-8%為宜,根據價格敏感度不同,生鮮>雜貨>百貨;低價商品則可以達到15%或更多。對于連鎖超市各門店來說,由于可以數據共享,象限分析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促銷商品分析方法。
此外,對檔期后促銷商品庫存的檢核,也是一個重要工作!
對于雙向溝通式活動,除分析活動期間同比數據外,有參考價值的數據還包括參加活動顧客占總來客數比、占達到參加條件顧客比、費用達成率等。比如對會員顧客開展的“積點返利”活動,如果活動期間,會員顧客占全店顧客比、會員銷售占全店銷售比都大幅上升,就可以認為活動是成功的。雙向溝通式活動的費用達成率,正常情況下在70-80%之間(限額活動除外),低于這個區間,說明顧客對活動關注不夠,如果達到了90%以上,那一定是贈品、獎品控管出了問題。
|